不止是入门配资炒股论坛平台
我对朗格的印象是好的。这种好,是我十几年前第一次知道朗格这个品牌,就完全醉心于朗格的审美设计了。那时的我,刚刚在瑞士表里入门,还未能负担得起一枚这样的表,但我内心已经萌生了一定要买一枚朗格的念头。而也是这个时候(
苦于预算不多,属于瞎看看,看自己到底能买得起什么),我知道了朗格还有一个入门款,也就是萨克森系列纤薄表——简单干净的两针表
说起萨克森,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和我一样——就是极简,以及德国“包豪斯”风格。以品牌诞生地萨克森州命名,这里虽然并非包豪斯的诞生地,但却是其发展鼎盛、理念成熟、成果最集中的核心地区,二者高度重合,承载着品牌对发源地的致敬与对自身制表根源的回溯。所以如果你真的要买一枚极致的包豪斯风格腕表,我认为,萨克森非但不能说是入门,而是这一风格的“顶配”。
1994年朗格携第一批4款全新系列表款回归表坛,图中左三为萨克森系列
萨克森系列的两针表又或者小三针,真的只是入门吗?在若干年之后,已经对腕表有了自己的一套见解和判断之后,我一定不会这样去评价它。毕竟我给自己许愿的下一块朗格,人称“最美计时”的Datograph也同属这个系列,所以其实它真的一点也不“入门”啊。
严格意义上来说,萨克森系列代表了朗格所有产品线里的某一种风格而已。尤其是极简设计的两针表,我认为它是符合长期佩戴且审美不腻的正装表标准的。2018年萨克森纤薄腕表推出砂金石盘面的时候,我就曾关注过它。
砂金石盘面的加入,犹如浩瀚宇宙之感,让这枚简单的两针表瞬间获得了所谓的“吸睛”效果。不同于宝石的闪耀,砂金石盘面的效果,真正将“低调华丽”写进了自己的风格里。而我也坚定了一种想法,正装表想要一点点获得感,尤其是极简风格的正装表,需要的是盘面材质的与众不同,这样就会“中和”由极简带来的单调感。萨克森系列的“杀手锏”——这次换上了黑色缟玛瑙盘面,再一次把低调奢华写进了朗格的正装表教科书里。
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看,盘面去除了所有的“干扰项”(
没有日历、没有秒针,也没有繁复的盘面细节),让佩戴者的注意力聚焦于腕表最本质的美:材质的质感、工艺的精美、纯粹的时间。无论是搭配正装西装,还是日常休闲装,它都能以一种“百搭”的姿态融入场景,这种兼容性是长期佩戴的关键。
两枚全新萨克森纤薄腕表,直径40毫米,采用缟玛瑙盘面搭配750蜂蜜金材质和950铂金材质表壳,再次将极简设计推到了极致。没有多余的装饰,没有复杂的功能,甚至连时标都简化到只剩利落的线条。两针设计、棒形嵌块刻度、朗格Logo,盘面已经找不出第4个元素了。这种设计看似“简单”,实则是对美学与工艺的极高挑战。每一处比例、每一根线条的粗细、每一个元素的位置,都经过反复推敲,不能差以分毫,才能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。
就拿表针和刻度来说,朗格的设计师非常极致地完善了指针的长度和形状。分针的针尖与棒形嵌块刻度的外端精准对齐,并精确计算了分针针尖与表盘边缘之间、时针针尖与棒形嵌块刻度的内端之间的最佳距离。Alpha剑型指针的形状和宽度要与整个盘面的尺寸、棒形嵌块刻度的宽度协调。比例上追求极致,做工上也完全不含糊,除了精细的镜面抛光工艺,棒形嵌块刻度还进行了抛光倒角打磨。
仅仅靠比例、线条和打磨,这两枚作品就已经非常极致了,而缟玛瑙材质的表盘加入,又形成了极简之美背后的丰富性。极简和丰富在一起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,但这正是这两枚萨克森纤薄腕表比普通款的高级之处。缟玛瑙属于隐晶质石英岩,其黑色深邃纯粹,纹理细腻且富有天然的层次感,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微妙的明暗变化,这种天然材质的“活感”,让每枚腕表的表盘都是独一无二的。而极简风格可谓是对缟玛瑙表盘最大的成全,既保证了宝石盘面的完整性,又最大程度的让它展示了自己的天然之美。缟玛瑙宝石材质也让极简设计对于“不腻”二字走向超凡。
极简设计腕表对于表壳的要求也是极高的。萨克森纤薄腕表的壳型是我最喜欢的一种,简洁又层次丰富,经过手工抛光与拉丝的交替处理,每一个边角都打磨得圆润光滑,却又不失金属的硬朗质感。
为了保障每个“死角”(
表壳过渡位置,比如表耳和表壳衔接处,一体化表壳很难打磨得很精细)的打磨都是最高标准。三层独立结构的表壳,也就是前圈、中壳和底盖结构,先分别打磨好,再组装在一起。这种手工打磨的细腻让表壳的光泽随着角度变化呈现出自然的过渡,这种质感会在长期佩戴中被不断感知,成为佩戴者与腕表之间“心照不宣”的默契。
就新品的两种表壳材质而言,我肯定是更喜欢“蜂蜜金”版本。“蜂蜜金”为朗格所特有,它的色调与常见的玫瑰金有些许差异,温暖却不艳俗。这种合金配方经过特殊调试,不仅在色泽上达到了“久看不厌”的和谐度,其抗磨损、抗变色的性能也远超普通贵金属合金。哪怕长期佩戴,依然能以温润的色泽陪伴在手腕间,本身也在为整表的“审美不腻”锦上添花。
而铂金材质则更为内敛与低调。那只为表主一人所能感知的一点点压手感,是它隐形的价值。相比于被人一眼就认出的华丽,铂金那种只想取悦自己的“不显”,可能是偏爱白色贵金属最默契的选择了。
当然,非常规的缟玛瑙盘面加上蜂蜜金和铂金的搭配,也就意味着它数量稀少。限量发行是它的坏消息,自然不是那种泛泛之辈。但好消息是两种材质各发行了200枚,数量不算太少,努力会有机会(
当年蓝色砂金石盘18K玫瑰金款以及黑色砂金石盘18K白金款各限量50枚,分分钟被抢光)。
在机芯方面,搭载的L093.1机芯同样没有复杂的功能,不过大家别误以为这款机芯太“简单”。机芯的价值,很大程度体现在打磨工艺上。这枚机芯几乎每一处都经过了手工修饰,标志性的3/4夹板,正好给了德国银材质展示整个机芯别具一格的温润色泽,同时被红润的宝石轴承和黄金套筒点缀得赏心悦目。手工雕刻的砝码摆轮夹板,刀工细腻,搭配鹅颈微调,美不胜收。尽管由于采用3/4夹板看不到传动轮系,但通过黄金套筒的位置,可以看出它的轮系布局。这样的轮系是最直接、最具稳定的结构,与整表的极简风格前后呼应。
同时这枚机芯也非常纤薄,只有2.9毫米,内置扁平发条盒,可以提供72小时的动力储备,足够日常使用。既保证了走时精度,也避免了频繁上链的繁琐。正因为机芯的纤薄,所以这枚腕表只有6.2毫米的厚度,是一枚可以定义为非常优秀的正装表的厚度,也是朗格品牌产品中最薄的一枚腕表。
其实这几年,在超薄的领域里,几个头部品牌都在竞相追逐“极限”。我可以理解是为了秀肌肉,但拼一个世界之最是不是真的就能获得足够的尊重?可能各有见解。但腕表说到底只是一个佩戴的物件,我只求它贴合我的手腕,代表我的审美,凸显我的性格。好在朗格也无意参与这场“竞争”,毕竟机芯的压缩必然是以牺牲其精准性与耐用性为代价的,而对于一个对精密制表有严苛要求的制表品牌而言,这绝对是不允许发生的。
萨克森纤薄腕表优秀的厚度以及表耳贴合度
尽管“薄”是大家对正装表的直接诉求,但是怎样才算合理?10毫米之内应该是本分,但谈不上有多优雅。5毫米以下,炫技的意味多一点,大概率不太在意贴合度和机芯日常运转的稳定性。所以一枚有质感且合理的纤薄腕表应该在6~8毫米的范畴。这个区间内,在保障打磨工艺和质感的前提下,才能说越薄越好。萨克森纤薄腕表的厚度是6.2毫米,正可谓恰到好处。三层表壳叠加抛光和拉丝打磨工艺,保障了薄壳丰富的层次感,优雅舒适的同时又没有过于牺牲它在手腕的存在感,让人不禁抬手欣赏它的美好。
在腕表的世界里,潮流如过眼云烟,每年新表林林总总,风格千差万别。但真正能长久陪伴我们的表,必然不是靠一时的噱头,而是在设计、工艺与内涵上达到了某种平衡。这种平衡,让它在岁月的洗礼中始终保有魅力,让佩戴者在不同人生阶段都能与之共鸣。
极简风格,不应是入门的代名词。所以,萨克森纤薄腕表不是朗格的入门表,它是这一风格的顶配,极简与优雅并存的终极选择。能够长期佩戴且能让人始终保有热情的好表,有一枚就够满足。
Andy把奶酪换成表多好啊!
表态互动
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
这两枚缟玛瑙表盘的萨克森纤薄腕表
750蜂蜜金表壳和950铂金表壳
你更喜欢哪一枚
欢迎留言告诉我们
点击下图进入精彩文章推荐
顺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